第八十章 皇后_我家父皇爱修仙
笔趣阁 > 我家父皇爱修仙 > 第八十章 皇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八十章 皇后

  第80章皇后

  已经分别晋升为二旗二队和三队队长的周钟两人,各带着自己队,结成三角进攻队形,向武奋营的人逼了过去。

  虎!

  前盾后矛,两支队就像两只发了怒的刺猬,身上的每一根刺根根炸起,每前进一步,都伴随着一声吼声。

  武奋营的人哪见过这般架势,虽然他们是号称精锐中精锐的京营,但这几十年来文恬武嬉,早成了金玉其外的空架子,吓唬一下土匪流民还行,真遇到真正的战兵,也就只有屁滚尿流的份。

  “戚继光,你想干什么?”那千户被虎贲营的气势逼的连连后退。

  “既然不愿走,但就只有送你们走。”

  那千户自知敌不过这些如狼似虎的虎贲营健卒,恨恨的看了一眼戚继光,一招手道:“咱们走。”

  看着武奋营的人撤离,陆千帆终于是松了一口气,朝着戚继光一拱手道:

  “多谢戚千总出手相助。”

  戚继光还礼,“陆百户不必客气,殿下正等着你呢。”

  戚继光没有领着陆千帆入城,而是带着他去了虎贲营营地。

  建营快一个月,整个营地终于有了些营盘的样子。

  营盘由原来的校场改造而成,位于北京城西向,离卢沟桥只有不到两里,营盘周围挖了两道深深的壕沟,里面布满尖木,壕沟挖出的土,全部在其后堆成一道土墙,土墙之下布满拒马、铁蒺藜和鬼箭。

  朱载壡准备给虎贲营装备几门兵部刚仿制出来的佛朗机炮,但那管火器的兵部郎中就抱着自家宝贝疙瘩一般,任由朱载壡嘴皮子磨破了,最后也只捞到几门三眼铳。

  三眼铳就三眼铳吧,总比没有强,这些三眼铳俱被摆在了营门两侧的望楼之上,虽然这些显然落后于时代的火门枪杀敌效果一般,但做个礼炮还是绰绰有余。

  望楼上的士兵遥遥看见戚千总带人回来,立刻点燃三眼铳引信,轰的一声,刺鼻的白烟升起,营门随之打开。

  陆千寻等人早已焦急地候在营门前,见戚继光成功把人带了回去,立刻迎了上去。

  “哥,怎么样,没受伤吧。”

  陆千帆看见妹妹那张熟悉的脸,知道自己终于脱离的危机,一直高度紧张的神经终于一松,身子也软了下来。

  “四妹,我还好,就是有点累,太子殿下呢?”

  这时朱载壡也从陆千寻身后转了出来,扶住陆千帆道:“千帆,干的漂亮,回去我会向父皇为伱请功。”

  “臣谢过殿下,”陆千帆正准备挤出一个笑脸,忽的想起什么,神情猛的一肃,

  “殿下,关于壬寅宫变真相,臣有重要内情报告。”

  紫禁城,

  坤宁宫,

  太阳西沉,晚霞裹着空,笼罩在紫禁城这六宫之主的宏伟殿顶之上。

  有明一代,后宫等级分为十二级,从皇后以降,依次是皇贵妃、贵妃、妃、嫔、才人、婕妤、昭仪、美人、昭容、选侍、淑女。

  嘉靖十年,首辅张敬孚进言,古者子立后,并建六宫,三夫人、九嫔、二十七世妇、八十一御妻,所以广嗣也。

  皇后方氏便由此于同年三月入宫,并册封为嫔。嘉靖十三年,也就是仅入宫三年,原皇后张氏被废,遂被立为后。

  成为这六宫之主十余载,斗倒了一个又一个明面上或潜在的对手,诺大的紫禁城却最终只留下她孤身一人,方皇后抚摸着册封自己时,嘉靖颁布的圣旨,脸上不知是喜是悲。

  明黄色的圣旨上,每一个字都是那般的清晰,清晰到她可以感觉每个字的都是有温度的。

  ‘咨尔德嫔方氏,出自庆门,膺贤选禀,资端懿淳,良之性允,着德容庄......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。’

  但每个字又都是那么冰冷,冰冷到她似乎每触摸一次心就像被扎了一下,一股莫名的恨意环绕周身。

  “娘娘,”

  坤宁宫西暖殿外传来了一个宫女低低的唤声。

  方皇后从刚才的恍惚中恢复过来,重新把圣旨放回供桌之上,由于动作太大,还撞翻了供桌上的一方红烛。

  ‘叮’的一声,红烛的铜台在地上打着滚。

  “娘娘,您没事吧,”外面的宫女心翼翼的问道。

  方皇后捡起红烛,重新摆在供台上,正了正神色,问道:

  “什么事?”

  那宫女终于听到答话,也是暗中松了一口气,

  “娘娘,清灵上师到了。”

  方皇后想起了父亲安平伯给他推荐的这个道士,最近她总是感觉到心绪不宁,安平伯可能是宫中有邪祟做祟,便把这个传会仙法的道士推荐给了自己女儿。

  宫中也应该办一场法事了,为了她们也为了自己,方皇后如是想到。

  “让他进殿吧。”

  那宫女有些犹豫,“道长还带了几个徒弟。”

  方皇后略略皱眉,“让他们也进来,多派几个人守在殿门口。”

  “奴婢明白,”宫女叩头离去。

  方皇后坐回了自己的凤座之上,又恢复了那幅母仪下的姿容。

  满头鹤发,面容清隽的清灵上师,着一身玄色道袍,手拿浮尘,脚踏十方鞋,一幅出尘模样款款走入殿内,其身后还跟着三个罩着长衣长袍,低垂着脑袋的徒弟。

  如果朱载壡在现场,他将惊讶的发现,这个所谓的清灵上师竟和白莲教大祭那晚见到的老道士一模一样。

  “无量尊,贫道参见皇后娘娘。”

  那老道见到皇后却也不跪,只是行了一个道家常见的稽首。

  有明一代,道士的地位非比寻常,所以方皇后也不因他的失礼而恼。

  关于道士的地位问题,这事若追根溯源起来,还得归于大明朝开国的两位皇帝,太祖与成祖。

  从太祖开始,大祀的工作便由道士和礼部共同承担,所谓国之大事,唯祀与戎,这便给晾士们入官场开辟了一条特殊通道。

  到了成祖时期,道士们的地位又进一步提升,朱棣发动靖难之时,为了给底下参与造反士兵一个心里安慰,便借道士之口自己是真武大帝化身,既然皇帝都是道家的真神,道士们怎么能不受到重视与礼遇。

  比如,正德年间就出现道士礼部尚书崔志端,宪宗时期也出现道士大理寺卿邓常恩,更别提本朝的几大国师了,陶仲文便一身兼三孤,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人。

  方皇后看着眼前慈眉善目的老道,让人搬来一把矮凳,待老道坐下,方才问道:

  “道长虽是家父所荐,但本宫也想知道道长究竟有何本事?”

  老道抚须一笑,“贫道看娘娘面堂不善,应是被旧事所扰。贫道正可帮娘娘解决这桩旧事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pa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pa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